我院连续组织参加八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政策解读系列报告会

时间:2023-11-30  来源: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院|   点击数:


为提升从事“三农”工作领域研究学者的政策理论水平,开展“三农”领域学术交流活动,2023年9月13日至11月8日,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持续组织8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域相关政策解读系列报告会,我院院长朱红根教授、副院长华中昱、刘余以及20多位团队学生线上参会学习。


第一讲,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研究员首先作了《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之策》主题报告。他提出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之策,需从五个方面进行推进: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三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四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五是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此外,他还就乡村产业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问题进行了讨论。随后,国家乡村振兴局规划财务司规划统计处副处长(主持工作)董家齐作了过渡期防返贫监测与帮扶政策解读的报告。他深入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防止返贫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指示精神,详细介绍了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发展历程及其政策要点等。


第二讲,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洁研究员首先作了《当前我国乡村振兴的几个问题》的主题报告。报告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展开。她提出要把握好党的三农工作总基调: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坚持维护农民的经济权利和保护农民的政治权利、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政府加大支持保护力度、坚持改革创新。此外,她还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以及政策评估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随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赵一夫研究员作了《乡村治理机制变迁、制度安排与方式创新》的报告。他从中国乡村发展与治理机制变迁、新时代乡村治理的制度安排、乡村治理现代化面临的问题与发展条件以及乡村治理现代化趋向与方式创新四个方面为我们进行了机制解读。


第三讲,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农村经济与地区发展业务部副部长王艳华研究员首先做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进展及后续政策展望》的主题报告。报告围绕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的工作历程、意义及存在问题展开。她对我国不断优化的扶贫标准和采取的各种扶贫举措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了易地扶贫搬迁群众防返贫工作的重点和方向。此外,她还就易地扶贫搬迁的重大意义进行了阐释,指出这是一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斩断致贫穷根的重大民生工程,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能够产生巨大推动。随后,国家乡村振兴局规划财务司副司长、二级巡视员刘玫作了《过渡期扶贫资产管理政策解读》的报告。她从扶贫项目资产介绍、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扶贫项目资产的后续管理工作要求三个方面为我们进行了政策解读。她指出,脱贫攻坚形成了庞大的扶贫资产,要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的管理和监督工作,管好用好扶贫项目资产,确保其能够持续发挥作用。

第四讲,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考核评估司二级巡视员周建文作了《就业帮扶政策解读》的主题报告。报告围绕开展就业帮扶的必要性、就业帮扶政策的形成过程、目前就业帮扶主要政策、就业帮扶的主要抓手以及就业帮扶的经验与启示五个方面展开。他提出开展就业帮扶是增加脱贫人口收入的主要渠道,更是增强脱贫人口内生发展动力的重要抓手。应当作好机制建设,推动政策落地落细,坚持上下联动、合力推动就业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随后,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郭红东教授作了发展乡村产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相关报告。报告围绕巩固脱贫、乡村振兴、美丽乡村、数字乡村、绿色发展等关键词展开。他提出反贫困关键在于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发展动力,而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核心是聚集人气,聚集人气的根本途径则在于实现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

第五讲,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杨霞处长作了《集体资产管理与集体经济发展》的主题报告,报告围绕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的基本认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内涵、特征及功能定位、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多样化路径以及发展过程中需要把握的工作原则及重点任务等方面展开。她提出要正确审视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通过规范化建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积极推动出台集体经济发展扶持政策、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服务机构队伍建设等措施以实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随后,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姜长云作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主题报告。他为我们深入分析了农业强国及其主要类型、世界农业强国的共同表征以及农业强国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普遍规律,并对我国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路径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应当通过构建高质量的指标体系,引领农业强省建设高质量发展。

第六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教授首先作了《促进城乡双向开放》的主题报告。报告围绕城乡二元体制的系统建构与逐步消解、农民进城通道以及市民进村通道的打通、结构性增长潜力与乡村多元价值的释放等方面展开。他提出城乡二元体制的消解是多维度的,城乡二元体制矛盾依然突出,人口自由流动的体制障碍以及城乡土地权能不平等等问题依旧存在,应当加快构建促进城乡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相互融合和协同发展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随后,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杜志雄研究员作了《从“千万工程”到乡村振兴》的报告。他提出要从“千万工程”的科学方法中汲取推进乡村振兴的有益经验和智慧,同时为我们深入解读了乡村振兴的进展与历程,并指出乡村振兴战略中仍然存在着农业基础尚不稳固、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不顺畅、乡村发展建设存在难点堵点等问题。

第七讲,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会长张红宇教授首先作了《创新农业强国要求下的农业经营体系》的主题报告。报告围绕大国小农背景下农业经营方式的变迁展开讨论,他通过对相关数据背后的经济学进行分析,指出农业从业人员下降的数字以及GDP结构变化的数字,背后揭示的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进步。他还对农业经营方式演变的实践规律进行阐释,并提出要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农业体系,要继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继续促进农村人口和劳动力转移进城,分工分业,最大化减少留在农业内部从业劳动力。与此同时,应当更加积极地培育促进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各类农业企业快速成长,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随后,商务部消费大数据实验室主任、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上海)主任、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张伊娜教授作了《农产品电商问题探讨》的报告。她从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理论框架和研究假设、实证分析以及结论与政策启示四个方面分析了网络零售对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她指出要重视农产品消费协作、推动线上线下的商品互通及融合共生,并且应当加大对中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互联网和信息公共服务业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相关产业引进的政策优惠力度,改善欠发达地区的投资环境和产业发展环境。

最后一讲, 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党委书记刘瑞明首先作了题为《乡村人才振兴与战略人才力量打造》的主题报告。他指出乡村人才是完成“三农”硬任务的主力军,乡村人才振兴能够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劳动力和人力资本保障,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组织者和工作对象,为乡村生态振兴提供建设者和生态产品供给者,为乡村组织振兴提供各类基层组织人才。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此外,要加快建设农业科技战略人才力量,实施“四大工程”,搭建科技战略人才培养载体;用好“四大平台”,强化科技战略人才成长支撑;强化“四个抓手”,统筹科技战略人才建设发展;优化“四项机制”,激发科技战略人才创新活力。最后,他强调要积极实施“头雁”项目,为各级政府抓乡村人才振兴提供好载体抓手,畅通人才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动力和人才支持。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青平教授作了《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几点思考》主题报告。报告从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模式、路径和对策研究及两方面展开,他指出,当前农村产业发展存在着产业融合发展失衡、小农户增收引领受限、政府调控依存过度、产业体系发展滞后、科技支撑动力不足等问题。对此,他提出应当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高效融合,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政府与市场分工协同效应,构建产业振兴长效机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的金融支持,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激发乡村产业振兴活力,推动完善小农利益,提升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结合。

本次报告会让与会人员深入了解了扎实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路径以及过渡期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最新动态;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学会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发展乡村产业的重大意义以及开展就业帮扶的必要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概念及内涵;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概念及内涵,为大家今后的相关工作提供了思路和参考。

  • 地址:南京市仙林大学城文苑路3号

  • 邮编:210023

  • 电话:025-86718202

微信公众号